盛夏时节,走进遵义市汇川区柏杨村,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目之所及,林海随风涌动,耳边鸟语啾啾。在林海下,“隐藏”着的是全村人的致富希望——天麻。林下种植天麻带动了该村产业的发展,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主要利用村里的林地,根据山体结构和面积的不同,以及树木的生长情况来种植天麻。”柏杨村党总支书记唐世伟介绍道。位于大娄山山脉的柏杨村,海拔在1100米至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为天麻的种植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2017年前,柏杨村还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因为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严重滞后。2018年,该村开始大规模发展天麻种植产业。
从柏杨村的村口一直通向林中深处,是柏杨村的万亩天麻种植示范基地,沿着山路走到山顶,从上往下看,满眼皆是绿色,没有一丝空隙,对于不喜欢太强日照的天麻,这里是种植的绝佳场所。
目前,柏杨村天麻种植的覆盖面积约6万平方米,种植有经济附加值比较高的乌天麻、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等品种。其中乌天麻的种植面积有3万平方米。相较于普通天麻而言,乌天麻的天麻素比普通天麻的含量更高,品质更好,市场行情一直很好。
“今年天麻的长势非常不错,个头很大。”柏杨村党总支副书记吴小军边说边用双手将土刨开,露出了硕大的天麻。
天麻的生长以三年为一周期,天麻收获过后,土地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修复,而在这段时间里,土地可不能就此荒废,为此,柏杨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种黄精。在天麻收获后的空档期,种上一季的黄精,在恢复天麻种植地肥力的同时,也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以前村子穷,就守着这片林地,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老百姓们还想砍树来卖,那哪是长远之计?”唐世伟说。
2009年,杜田强、娄金明等村民带着天麻种植技术从陕西返乡,开始小规模种植天麻。为了尽快摆脱贫困,柏杨村村支“两委”瞄准种植天麻产业,派人去云南、广西学习。2018年,柏杨村终于尝到了丰收的喜悦,采收天麻25万公斤,参与种植的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为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增加收入50余万元,间接增加收入450万元。预计到今年9月,贫困发生率为零,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现在,大部分的贫困户参与了天麻种植,根据工种以及工作时间的区别,每天付给他们100元至150元不等的工资。”唐世伟告诉记者。
“我家林地现在种了1000多平方米,明年我还想继续扩大规模,租附近的林地来种。”谈到种天麻的甜头,晶坝组村民王祥吉打开话闸就滔滔不绝。2016年底他从外地返乡,号召村民一起种植天麻。
自柏杨村发展天麻种植产业后,吸引了近200个农民工从外返乡创业、就业。杜田强、娄金明等人经过了10多年的潜心研究后,现已掌握天麻育苗、种植、烘干和两菌(灭环菌和萌发菌)生产的核心技术,并为当地村民提供天麻种植的技术指导,被当地乡亲称为天麻种植的“土专家”。
据了解,柏杨村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合作社流转山林进行种植;二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即公司签订订单种植、回收合同,由合作社提供技术、麻种、菌种等服务,最后由农户自行种植。公司是村集体所有的遵义市汇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承包经营权有效分开,通过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一同带领村民致富。
预计到2020年,柏杨村将会迎来第一次分红,10%将分给当地困难户,剩下的90%会分给全村老百姓。
天麻种下了,销路也提前谋划好了,预计在今年九十月份,天麻将会迎来大收获,并将在村中烘干加工,销往遵义娄山关景区的旅游门店和外地的药厂、餐饮企业。
据了解,柏杨村万亩天麻种植基地与贵阳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以及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达成“定制药园”的意向性协议,并将于今年年底签署合作协议,长期为对方提供天麻。
- 上一篇: 李白看到竹子写唐诗,10字是写竹名句,最后两句是做人道理
- 下一篇: 天麻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