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把神秘“乌天麻”做成村民致富“金疙瘩”,给宁强小伙点赞

    来源:本站原创     2021-11-05 11:20:00
    字号:T|T

    “首先在种植乌天麻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对它的特性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它非常适合在湿润的环境当中生长,我们要注意大棚里的通风,随时保持干燥。同时,之后在生长的过程当中,要求土壤具有很好的肥力,最好是比较松软,这样的话对于乌天麻的生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10月8日上午,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负责人张远鸿正在给工人们讲解乌天麻育种技术。

    乌天麻天麻素含量高,药用价值高,口感较普通天麻更好,深受市场欢迎,是宁强县的特色产业。如何发挥特色,将产业做优做强,带动周边的群众致富,是张远鸿一直思考的问题。

    “凡是想来学技术的脱贫户,只要到我的基地来,我都会把他们留下。”

    “每人劳作一天,按工种不同,可以领到80至130元不等的工钱。”

    “家里只要有林下土地的,我都无偿提供种源,无偿提供技术,无偿打造品牌,并且产品全部回收。”

    在汉源街道办、二郎坝镇、毛坝河镇,村民们总能遇到张远鸿,听到他宣传天麻种植的“演讲”,他总是表达着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一个人富没有意义,我要和乡亲们共同致富。”

    这个愿望,从他年少时就已萌芽。

    他出生在宁强县二郎坝镇白果树村,从小家贫,每天放学后还承担着家里放牛的任务。“那时乡亲们都很贫穷,农闲的时候都到山上去挖野生天麻到城里卖,一个小小的天麻就能卖一两元钱,于是我也加入了挖天麻的队伍。听村里人说,有一种天麻品种叫乌天麻,非常珍贵,价值也更高,但是只有‘运气好’的人才能挖到,他们说得越神秘,我就越有兴趣。”这个乌天麻在他的少年时期种下了一颗种子,等待着未来生根发芽。

    1999年他走出大山,在四川的一个酒厂务工,在那里掌握了一定的白酒酿造技术。2004年,他带着技术和资源返乡创业,一边干着老本行销售白酒,一边准备发展产业。“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改变山里的乡亲们等老天爷赏饭吃的状况。”2015年,产业扶贫的春风吹到了张远鸿的身边,“我们宁强是天麻之乡,天麻外观好、品质佳、药效成分含量高,1976年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天麻研究所,有这么好的资源,发展天麻产业准没错,而且要发展就要发展高端产品。”那个儿时神秘的,代表“好运气”的乌天麻,终于要生根了。

    说干就干,国家支持的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成为他创业的启动金,2018年6月,他成立了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海拔天麻培育和天麻产业种植发展。公司成立以来,分别在毛坝河等高海拔地区发展林下野生天麻600余亩,建成了高海拔野生天麻种质资源圃、天麻保种育种基地、野生天麻科研基地,为周围乡亲们提供就近就业的岗位、专业技术的学习机会以及为他们自主发展产业带来了希望。

    “我在这个乌天麻育种基地干了两年了,一天能挣100元,在家门口务工,比在外面打工强,还能学门技术,以后我自己也要发展天麻产业哩。”记者在乌天麻育种棚里见到了50岁的何天贵。由于母亲病重,他之前只能在家务农照顾母亲,经济压力很大。村里的乌天麻基地建成后,他第一批被吸纳了进来,凭着踏实肯干,现在已经是基地的技术能手,通过产业致富指日可待。

    而二郎坝镇罗家坝村的脱贫户张远光已经搭上了这趟致富列车。他告诉记者,之前养过娃娃鱼,由于缺乏技术,鱼苗死了不少,亏了10多万,母亲又得了重病。为了还债,他来到张远鸿的天麻基地干活,一年多时间,参与过天麻种植的全过程,掌握了核心技术,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发展产业。张远鸿知道后,非常支持,2018年,免费给他提供了400斤种子,让他到罗家坝村搞高海拔林下种植,还现场同他签订了收购合同,承诺按照市场价上门收购,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基本上隔几天都要给我打一个电话,每个月都要来地里看看,随时解决我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去年冬天,我一亩地收了8000多斤天麻,挣了33000元。”见到了通过自己劳动和技术换来的真金白银,张远光激动之余也承诺:要带动村里的其他脱贫户发展天麻产业。

    “目前,我们公司还开发有乌天麻片、天麻酒等产品,享誉省内外,得到国内天麻专家的高度评价。由于乌天麻没有普通天麻苦和麻的味道,口感更柔和,营养更丰富,非常适合入膳,我们正在准备开发天麻面皮,天麻面条,天麻凉粉等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天麻产值,让种植户的辛劳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张远鸿说。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新开发建设的项目位于二道河村,距县城5公里,共流转土地50余亩。计划投资354万元,培育乌天麻零代种30000窝,种植1代乌天麻5000窝;建遮阴大棚8000平方米;配套建设天麻花粉繁育室300平方米,硬化生产加工场地100平方米。该基地已于2020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成为陕南地区最大的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通海县竹子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8000642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2302000088号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