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天麻的10种“吃”法,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来源:本站原创     2022-02-26 16:42:47
    字号:T|T

    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又是绿色保健食品,因其特殊的药理和保健作用,故声誉不在冬虫夏草、三七、人参之下。其作用被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主要有四大治疗作用:即对神经中枢系统的镇静、抗惊厥和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强心降压作用;有耐缺氧作用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研究迹象表明,天麻具有“一改、两治、三镇、六抗”的作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著名的彝良小草坝天麻,它是在小草坝特有的原始森林的气候环境下自然种植,并用野生天麻授粉,没有使用农家肥,更别说化肥和农药。这就是小草坝天麻品质较好的原因之一吧,也因此,外界习惯称小草坝天麻为野生天麻。

    那么,彝良小草坝天麻应该怎么吃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呢?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它的吃法。

    一,天麻炖鸡

    材料:母鸡1只(重约1500g),天麻15g,水发冻菇 50g,鸡汤 500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单食均可。

    二,天麻猪脑粥

    材料:天麻10g,猪脑1个,粳米250g.

    烹制方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入沙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温热粥1次。

    三,天麻烧牛尾

    材料:天麻10g,牛尾2条,母鸡肉、肘子、干贝母、调料知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切片。用母鸡、肘子肉同煮汤。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水、葱、姜、白酒煮开以去异味,再将已去掉异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鸡、肘子汤锅内,同时也将火腿、干贝、调味品放入汤内,用文火煨2h,熟后将牛尾、母鸡、肘子挑起,整齐地码入盘中,然后再将天麻片镶于盘周围,淋上熟淀粉,浇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汤1——2次。

    四,天麻炖甲鱼

    材料:甲鱼1只(约450g),天麻片15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周,腹盖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后,容器加盖,隔水炖1.5——2h。

    食法、食量:食时,根据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调制蒜泥等调味汁水,蘸食新炖熟的天麻及甲鱼,并喝汤。

    五,天麻竹沥粥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沥30g,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六,天麻肉片汤

    材料:天麻、猪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七,天麻煮鸡蛋

    配方制作: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八,天麻、枸杞煮猪脑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九,天麻山药炖乳鸽

    配方制作: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猪肉,猪熟肚片、猪腰子各250克,水发绿豆粉条、莴笋、藕各150克,豆腐干200克,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O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鸡汤3000克。将高压锅置于火上,锅内加入鸡汤、天麻、山药、乳鸽块、生姜片、猪肉、藕片、豆腐干、料酒、胡椒粉、精盐、葱白段,烧沸后,打去浮沫,加阀压10分钟,停火降温后,加入其它原料和鸡精,再烧开后,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饮汤。

    十,天麻鸭子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鸭1只(约500克)。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

    用法:食肉饮汤。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通海县竹子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8000642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2302000088号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