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2017年彝良林业交出满意答卷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1-25 10:47:59
    字号:T|T

    2017年,彝良县林业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鼓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绿色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紧紧围绕生态持续改善、产业持续发展、林农持续增收的目标,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务实创新,扎实工作,林业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绿色彝良深入推进

    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17年,彝良县林业局以“森林云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契机,多措并举推进生态建设,努力为彝良增绿,提升了绿质,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

    林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实施林产业基地造林22.15万亩(其中核桃0.5万亩、竹子8万亩、花椒3万亩、天麻菌材林10.6万亩),占计划任务总数22.1万亩的100.2%;完成林产业补植补造12万亩;新增有机天麻基地种植2.65万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任务0.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3万亩;实施陡坡生态治理0.4万亩、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低效林改造2万亩。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219.83万亩,全面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13万亩,陡坡地造林0.4万亩、石漠化治理工程人工造林任务1万亩、森林抚育任务5万亩,低效林改造2万亩,农村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任务500台,节柴灶任务500户,漆树3800亩基地规划建设(樱桃550亩、车厘子2250亩、李子1000亩)。

    森林管护卓有成效

    2017年,彝良县林业局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持续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森林彝良”、“绿色彝良”。

    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加强木材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审核、审批,加强监管;继续加大对林产企业的清理整顿力度,坚持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年检工作;做实做细林地变更工作,完成彝良县煤矿和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一是办案效率及质量不断加强。今年共查处各类案件266件,其中:刑事案件21件,行政案件245件。共收缴木材 44.78立方米,罚款120余万元,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60余万元。二是严查违规野外用火。办案中森林公安民警以案促宣传,以宣传促打击,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安全用火、科学用火意识,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三是积极开展野猪集中整治。全年共核发狩猎证30个,共下达行政许可决定书30份,全县共依法猎捕野猪150余头。四是启动百日信息采集会战工作。全局共采集涉林人员信息62万余条,现已同步成功62万余条,人员49万余条,许可权证7万余条,车辆信息5万余条,涉林企业223条,古树名木32条,排在昭通市第二名。

    织牢森林防火“安全链”。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责任制,建立了政府、森防指成员单位、林业部门三线防火责任制,每个山头地块都有具体责任人;加大了财政投入,组建了专业扑火队伍,购置了专业装备;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大巡逻力度,发现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森林防火家喻户晓。连续6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根据全县目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不断加强监测网点建设,及时准确掌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技术攻关,大幅提升科学防治水平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绿色增长。2017年,彝良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测报准确率达94.29%,防治率达99.68%,无公害防治率达82.24%,成灾率仅为0.03%。

    绿色产出提质增效

    2017年,彝良县林业局继续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林特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以天麻、核桃、花椒为重点,改造升级快速推进,增强了林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力和对农民增收保障力。

    标准化种植迈出新步伐。全县完成天麻标准化基地种植2.66万亩,推广使用“两菌”623万袋,组织科技培训2000余人次。 云南好医生小草坝双乌天麻产业园项目、天麻国际交易中心项目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企业培植取得新成效。成功引进培育天麻龙头企业6家(2家省级龙头企业),组建了天麻产业协会4家,成立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175家,运行较好的合作社有54家(其中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组织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实现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双覆盖”天麻协会、专业合作社在“两菌”实用技术推广、种植基地建设、市场联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小草坝天麻”品牌进一步提升。一是在有机产品认证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天麻GAP种植备案工作,统一打造“小草坝天麻”区域公用品牌,制定行业品牌使用及管理办法,实现公用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授权使用、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二是以中国天麻博物馆为平台,将天麻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天麻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品牌文化内涵。三是借助“2017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小草坝胜利召开取得的成果,全面推进品牌策划营销,打破常规思维,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电视台、网站、名人代言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天麻经济效益明显。彝良天麻种植覆盖以小草坝为中心的9个乡镇42个行政村,天麻种植户达1.4万余户近5万人。2017年,全县采挖天麻2.88万亩(有性繁殖1.28万亩,无性繁殖1.6万亩),产鲜天麻2336万斤(商品麻1952万斤,麻种384万斤),天麻总产值达17.01亿元(种植产值8.3亿元,加工产值8.71亿元)。

    林业发展更有活力

    2017年,彝良林业局大力加强服务扶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林地流转、林权抵押等配套改革,林业潜力得到释放,现代林业发展活力凸显。

    林权配套改革实现新突破。以林权流转、林权贴息贷款等配套改革为重点,有效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2017年,办理林权流转2 件,涉及林地29宗,面积50774.57亩;办理林权初始登记6件,涉及林地37宗,面积51181.64亩;同时,上报2017年林权贴息贷款计划2240万元。

    林业合作社管理服务更规范。指导各合作社完成硬件建设和软件材料,目前,全县已注册登记备案的林农专业合作社62家,获省级示范社7家,并对合作社定期监测管理。

    林改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妥善处理。全面清理整改林改遗留问题,对进行林权数据整改完毕的乡镇和树林乡存放的林改资料进行清理和移交并加强林权纠纷调解工作。

    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2017年,彝良县林业局切实履行“挂包帮”“转走访”责任,深入贫困户察实情、看真贫,抓产业、拓增收路,实施异地搬迁“挪穷窝”,扎实深入稳步推进挂钩扶贫点的精准扶贫工作。

    抓实精准识别工作,入户调查率100%。全局干部职工轮流到挂钩扶贫点三道村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局机关抽调31人、小草坝林场抽调11人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入户调查率100%,并按国家、省、市、县的相关要求全面完成了任务。根据县联席办的统一调整,林业局由挂钩三道村调整为挂钩三道村、大桥村和金竹村,并确定了9个驻村干部,按每人必须挂包8户(脱贫户3户折1户)的要求,安排了52人到三道村挂包468户贫困户, 15人到大桥村挂包258户, 30人到金竹村挂包586户。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动三道村的精准脱贫。完成了对全村19个村民小组的6151亩耕地退耕还林。在全村19个社范围内实施天麻菌材林10000亩、种植天麻1800亩,对分布有方竹林的17个社进行了竹林低效林改造,计划2018年实施完毕。

    积极实施异地搬迁安置工作。积极协助小草坝镇政府、村三委抓好异地搬迁安置和庙坪老街风貌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村民住房困难等重大民生问题。全村异地搬迁工作,涉及农户139户,人口428人。统规统建安置84户,征地87亩,其中贫困户66户,人口201人。

    绿色在不断延伸,生态在持续改善,产业在持续发展,林农在持续增收。2017年,彝良县林业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8年,彝良县林业局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拥抱新时代,展示新气象,彰显新作为,持续不断地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Copyright © 通海县竹子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8000642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2302000088号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