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药材。在古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已被广泛应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主杀鬼精物、 毒恶气,久服益气动、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
《名医别录》记载,天麻能”消痛肿,下支满,寒疝下血”;
《日华子本草》记载,天麻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开宝本草》记载,天麻能”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骨”
《本草纲目》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木。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
《小儿药证直诀》、《圣济总录》 、《普济方》 、《外科正宗》 、《兰台轨范》 等记载,
天麻分别配伍相关药物,可治疗急惊风发热、痉挛抽搐、偏正头痛、筋骨疼痛、风湿脚气、早白发、眩晕、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肝虚头痛、中风偏瘫、破伤风等症。此外,还用于保健。
《本草衍义》记载,"天麻 ,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患面风,天麻配伍其它祛风活络药,研末酒调,热熨 患部;光绪头痛眩晕,也常天麻配伍相关药物煎水洗头。
唐代《新修本草》和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中也有记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久服益气、肥健、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偏头痛、中帆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妇人风痹、皮肤不仁、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