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以来,重庆石柱县洗新乡万寿村把发展新型产业乌天麻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扶贫机制、加强技术服务,在真扶贫、扶真贫的精准脱贫路上走出了康养新路。
因地制宜 精心编织产业梦
万寿村是石柱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393户贫困户就有58户,如今尚有28户还未脱贫,按照精准脱贫规划,全村将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产业,扛起脱贫攻坚大旗帜,既实现整村脱贫,又确保长期稳定发展,让村民真脱贫、脱真贫,这一事关精准脱贫的主题时刻考量着洗新乡、万寿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班人马。
洗新乡属于高海拔山区,林地面积广阔,土壤富含硒元素,山林里素来不种自生富硒乌天麻,其食用和药用价值高而深受村民喜欢。
“如果规模化种植和发展天麻产业,市场前景肯定看好,必将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道坚强‘利器’。”万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王娅和李明介绍说,通过沟通和酝酿,这一想法很快在村支“两委”一班人马中达成共识,并得到洗新乡领导的大力支持。
虽然有了地利之便,对人和而言村支“两委”等干部可以营造起来,然而天时又从何而来?正当大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时,2016年6月,石柱县一家物科技公司向万寿村伸出了“橄榄枝”,同意通过“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扶贫模式,在万寿村发展天麻产业,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天麻产品。
在村委领导的组织协调下,村民纷纷吃下了发展天麻产业的“定心丸”。
众志成城 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我去年种了350平方米的天麻,由于是第一年种植,选种的经验不足,田间管理也没跟上,今年只采挖了680公斤,收入了29920元。”时下,正是天麻采挖的好时节,笔者来到万寿村,沙坝组的贫困户赵昌发乐呵呵地说道,明年就有种植经验了,肯定要大干一场。
在这个天麻村实地走访一番,看到有的村民正在山地里采挖天麻,有的村民正在家里将天麻装袋等厂家上门回收。谈及天麻的种植效果,村民们纷纷拉开了话题。
“今年9月份和10份连续下了45天的雨,成品天麻在地里烂了好多,可惜得很哟,要不我的收入更可观一点……”万寿村麻柳组天麻种植大户田洪东介绍说,他去年栽种了840个平方米,今年采挖天麻3000公斤,收入超过13万元。
“天麻是一年一收,劳动量也不大,比起五年一收的黄连,种天麻还是要划算一些,特别对我们欠缺劳动力的家庭来说更适宜。”万寿村沙坝组的贫困户吕仁秀一边在家里边将天麻装袋一边告诉记者,一个个大如鸡蛋的天麻摆在房间里,非常扎眼。
据了解,在2016年7月,万寿村落实天麻种植面积11275平方米,涉及260户,天麻产业覆盖全村86%的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34户。全村采挖新鲜天麻2万余公斤,回收价为每公斤为44元,比订单合同每公斤高出4元,全村天麻总收入突破90万元。
“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道路上,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洗新乡乡长郭华松在如是说,虽然第一年在天麻种植技术上还欠火候,但事实证明,万寿村选对了这个健康产品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开春时节更忙碌,天麻基地战犹酣。走在石柱县万寿村的角角落落,留守在家的男男女女们正在平整土地,培育菌柴,把大地搅得热气腾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非常浓厚。天麻这一特色产业,正在托起万寿村的精准脱贫攻坚梦。
- 上一篇: 他种出了中国乌天麻半壁江山
- 下一篇: 我市扎实推进天麻“两菌”和良种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