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他种出了中国乌天麻半壁江山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4-14 13:41:38
    字号:T|T

    从1999年至今接近20年了,曾经的荒山变成了5.2万亩的乌天麻种植基地,曾经只有几个农民跟他一起开荒,如今队伍已经壮大到400多人,工钱也从每天15元变成了100元。现在他的乌天麻事业年产值达到了5.2亿元。

    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第一笔投入,张成生信心满满。乌天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人工种植的很少,因此张成生的原种,都要靠人工采集野生的。于是,他背上背篓、扛着锄头上了山,在山上搭起窝棚,白天晚上不停地挖。

    观察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乌天麻真如传言的那样夜里会发光。“那个光比手机的光要弱一点。”张成生亲眼所见后询问专家,得知这光源就是露在外面的蜜环菌,它跟乌天麻生长在一起。就这样,他每天夜里打着手机去寻找乌天麻。

    储备到足够的原种,他做了第二件事,投资200万元租了400亩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到了采收时,他却发现,大部分乌天麻竟不翼而飞。明明是打了记号的,为什么会消失?难道真如传说那样会飞?

    经过研究,张成生终于发现了乌天麻消失的秘密。“我们种植的细节出了问题,土的颗粒太大,乌天麻感染了杂菌,把乌天麻吃了。”第一笔投入打了水漂。

    2005年,他说服妻子,拿出家里所剩的积蓄,第二次种植乌天麻。种苗的大小、土壤厚度、土地坡度……他对种植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研究,本以为这次能挽回损失,没想到200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让他的希望又破碎了,90%的乌天麻冻死。

    几百万元的家产血本无归,那一年张成生成了别人口里的“傻子”、“疯子”。乌天麻还种不种?他在云峰山顶整整坐了3天,思考这个问题。

    最终他确定,干!

    果然,这一次他成功了。

    让重庆乌天麻走向世界

    如今,张成生已经成为了中国天麻产业联盟副主席,云阳也成为了中国乌天麻之乡。据统计,他已带动了400多户村民种植,预计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

    其实最初,行业专家质疑重庆能种植乌天麻。2011年,在湖北宜昌举办的中国天麻产业联盟筹建会上,张成生自告奋勇举手发言,向上百位专家和从业者介绍重庆乌天麻。发言还没结束,台下就传来质疑声和笑声:“我们从没听说过,重庆这地方还能种植出乌天麻?”

    会议结束后,张成生缠着组委会拿到专家名单和房间号,带着产品挨个敲门,向专家推介重庆乌天麻。“我很自信,他们不了解,我可以介绍;他们不相信,我可以邀请他们到基地来参观。”张成生说。

    最终,行业认可了张成生。根据重庆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显示,张成生所生产的乌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8.2倍。

    在村民眼里,张成生是一个大方又平易近人的老板。他毫不吝啬地把技术传授给村民,跟他们吃住在一起;在顾客眼里,张成生是一个不像商人的商人,他宁愿每一盒多放30克,也不愿短斤少两……

    他说:“不能纯粹为了钱而钱,诚信是补不回来的。”

    “乌天麻营养价值太丰富,极易被微生物感染,如果创业者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技术支撑,无疑很难成功。”重庆中药研究院产业发展处处长杨勇说,张成生文化不高,却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办法,他做到了,他是重庆人的骄傲。

    “不过,客观的说,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惊人,他的乌天麻产量已达到全国第一,但在管理、人才引进、市场运作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杨勇表示。

    张成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今年年底前,他将在云阳工业园区,打造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乌天麻博物馆,这也是国内首个乌天麻博物馆。博物馆由三个板块组成,一是打造重庆云阳乌天麻历史展陈,二是打造乌天麻研发体验中心,三是建成乌天麻深加工厂。张生成希望重庆的乌天麻走向世界,让更多乡亲依靠乌天麻产业致富。 

    Copyright © 通海县竹子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8000642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2302000088号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