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天麻 红天麻也称红秆天麻。植株高大,常达1.5- 2m;花茎橙红色;花黄色而略带橙红色;果实椭圆,肉红色;块茎较大,常呈哑铃形,最大单个重量在1kg,含水量在85%。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及长江流域诸省,遍及西南及东北地区。适宜在海拔500-1500m的长江流域栽培。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分生能力强和耐寒等特性。是野生驯化后优良高产栽培品种(图1)。
(2)乌天麻 乌天麻也称乌秆天麻。植株高大,常达1.5- 2m或更高;花茎灰棕色,带有明显的白色纵条斑;花蓝绿色,花期6-7月;果实上粗下细倒圆锥形,有淡黄绿色与褐绿色条纹;块茎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节较密,含水量常在70%以内,有时仅为60%。主要产于海拔15 00m以上的高山区,在贵州与四川西部、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有分布。乌天麻块茎折于率高、质坚实,外观品质佳,药用质量高,是优良的栽培品种,云南、贵州栽培的天麻多为此类型(图2)。
(3)绿天麻 植株高大,一般高1-1.5m;花茎淡蓝绿色;花淡蓝色至白色,花期6-7月;块茎长椭圆形或倒圆锥形,节较密,节上鳞片状鞘多,单个最大重量可达600g,含水量约70%。产于东北至西南诸省区(图3)。
(4)松天麻 植株高约1m,花茎黄白色;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4-5月;块茎常为棱形或圆柱形,含水量在90%以上。产于云南西北部。常生于松栎林下。因折干率低,未引种栽培。
(5)黄天麻 植株高约1m以上,花茎淡黄色,幼时淡黄绿色;花淡黄色,花期4-5月;块茎卵状长椭圆形,单个重量可达500g,含水量约80%。产于河南、湖北、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常生于疏林林缘。在西南地区偶见栽培。
天麻栽培生产中主要用红天麻和乌天麻。栽培选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一般来说,红天麻生长快,适宜性强,产量高,适宜在海拔500~1500m的地区栽培;乌天麻生长较慢,耐干旱力低,产量较低,但药用价值高,适宜在海拔1500m以上山区栽培,是高山区栽培的优质种质。
2.种麻的采挖及选择
作种的箭麻一般在冬季11月份休眠期或春季2月下旬至3月初天麻生长尚未萌动前采挖,采挖和运输时应防止刺伤及碰伤。选择个体发育完好、无损伤,健壮、无病虫害,顶芽饱满,重量在100g以上的箭麻作为培育种子的种麻。
3.种麻的贮藏
箭麻采挖后,应及时定植,不宜放置太久,以免失水,影响抽薹开花。但在较寒冷的地区(冬季地下5cm处地温<0℃),则需将箭麻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室内妥善贮藏,至次年春季解冻后栽种。室内贮藏可采取湿砂堆埋的方式,气温保持在0~3℃,砂子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并使室内通风良好。
4.种麻定植
(1)育种棚的搭建 选择避风、地势平坦、土质疏松、不积水的地方搭建育种棚,棚大小根据生产量而定,棚顶搭透光塑料布,塑料布上覆秸秆等物遮阴,以能透进部分阳光为度。育种棚搭建好后,做宽60cm畦,两畦中间留45- 50cm的人行道,以便授粉操作。
(2)定植时间及定植 箭麻定植通常在2月底至3月上旬进行。将选好的箭麻定植在畦上,顶芽朝上,向着人行道。按行距15cm,株距10cm栽培天麻,然后覆土5 -8cm。
5.定植后管理
(1)浇水 定植后,根据土壤墒情3-5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
(2)温湿度控制 空气温度保持在18- 22℃,湿度控制在30%一 80%。
(3)插防倒杆 在顶芽芽旁插竹竿一根,顶芽抽茎向上伸长后将花茎捆在杆上,防止倒伏。
(4)适时打尖 天麻花穗顶端的花朵,授粉后结果小,种子量少,为了减少养分消耗,使其余的果实饱满,提高产量,在现蕾初期,应将顶部的3-5朵花蕾摘除。
6.人工授粉
天麻靠昆虫自然授粉结实率低,成功率仅约为20%,若要获得更多的种子,必须人工授粉,这样结实率可达98%以上,且果实饱满,种子优良,收量较大。授粉时可以采取同株同花授粉,也可以采取同株异花或异株异花授粉,还可以采取杂交授粉。异花授粉坐果率高于白花授粉,不同类型天麻的异株授粉坐果率更好。人工授粉应在开花前 1天或开花后3天内完成,最好选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以后授粉。授粉时左手轻轻捏住花朵基部,右手用镊子慢慢取掉唇瓣或压下,使雌蕊柱头露出。从另一株花朵内取出冠状雄蕊,弃去药帽,将花粉块黏放在雌蕊的柱头上即可(图4)。
7.种子采收
天麻花成功授粉后,果实在16- 25天陆续成熟,应适时分批采收。待天麻蒴果颜色由深红变浅红,手感由硬变软,果实内种子呈乳白色已散开,不再成团时即可采收。将采收的将裂果实放人牛皮纸袋内,以免果实裂开后种子随风飘散。天麻种子采收后,一般应立即播种,不宜贮存。
- 上一篇: 我国大宗中药材天麻形态特征
- 下一篇: 从金到土的跨界:80后金匠返乡创业投百万种天麻